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学》编辑部、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中国话语与海外汉学学术研讨会”于2025年7月4—6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设有三场主旨报告、十个专题论坛以及“主编面对面”座谈环节。会议以丰富前沿的学术议题、高层次专家学者的高端主旨报告,吸引了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近200位学者参会。十一位专家的主旨报告围绕汉学传统与演变、中西思想交汇与互释、中国形象在多元语境中的建构与流变等议题展开;百余位学者在十个专题论坛中对中外文化交流史、国别汉学研究、数智时代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深入交流;“主编面对面”座谈环节特邀七位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主编同与会学者就期刊发展、选题规划、写作规范等热点问题展开探讨。
我院张续龙副教授在专题论坛“海外汉学文献及文明互鉴研究(下)”中宣读论文《西班牙汉学家奥古斯丁<官话撮要>研究》,论文从《官话撮要》概况、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角度,详细分析清末民初西班牙汉语学习者二语习得教科书的面貌,并强调作为一部20世纪初西班牙传教士最为流行的汉语语法教科书,《官话撮要》为汉语研究的后继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可参考的范例,其价值无论是在西方人研究汉语的历史上,还是在中国语言学史上都不应该被漠视。

胡闽苏老师在专题论坛“文学跨文化交流与叙事(下)”中宣读论文《英语世界晚清小说研究中的文体问题》,论文从文体与文类的角度重探英语世界晚清小说研究的学术脉络与走向,指出其在宏观上产生基于文体形式的概念研究,在微观上形成充满“连类”意识的小说类型学。由此打破学界将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作为论述起点的思维定式,更新对于英语世界晚清小说研究的理解。

此次研讨会不仅促进了中国话语与海外汉学研究的跨学科融合,更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平台。我院将继续鼓励青年教师投身国际化学术对话,推动中华文化全球传播与文明互鉴研究迈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