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江苏海洋大学中文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在文渊楼举行。共有来自中文2019级的全部19位研究生,通过前期资格审查和学位论文匿名评审,最终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受疫情防控影响,毕业论文答辩会采取线下设立文渊楼主会场,线上启用腾讯会议分会场,线下线上同步展开的形式。
为高质量开展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提升答辩过程的透明度,保障答辩意见的专业化,维护答辩结果的公正性,学院专门聘请国内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校内外知名专家近30人,组成了涵盖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5个研究方向的阵容强大的答辩委员会。南通大学原副校长周建忠教授,扬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定勇教授,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教授,南京大学程爱民教授,南通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学城教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原副书记陈留生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爱敏教授,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育平教授,江南大学中文系蔡华祥教授,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王艳芳教授,江苏师范大学于立昌副教授,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王玉琴教授,淮阴师范学院陈昌云教授等校外专家学者,江苏海洋大学中文学科各方向带头人以及校内部分教授、副教授等共近30位专家,齐聚答辩会线下或线上会场,全程参与了答辩评议工作。
答辩会前,周建忠教授组织全体答辩委员举行学习会,领学了学校和学院关于论文答辩工作的文件规定,就严格审慎对待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忠实履行答辩委员职责,重点围绕论文写作质量开展专业评议,进行了专门的规范性讲解和重要性阐释。
学习会后,毕业论文答辩会正式开始。答辩委员会严格执行导师回避制度,按照答辩会的规定环节和时间要求有序进行,对毕业论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提问,研究生采用“即问即答”方式逐一作答。在此基础上,答辩委员会宣布举行单独会议,对申请答辩研究生的论文学术水平和答辩情况充分交换意见,答辩委员独立行使评议、投票权,形成了答辩决议书,并在复会后向所有答辩申请人、研究生导师及其他在场旁听人员宣读。最终,经过答辩委员会委员的认真细致评议,答辩委员一致认为,19篇学位论文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水平,一致同意19位研究生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建议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中至关重要的学业考核环节,将实质性地决定学位授予的最终资格。此次毕业论文答辩,更是江苏海洋大学首届中文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因而具有不同寻常的里程碑意义。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格外关注包括匿名评审、论文答辩等重点研究生培养环节,学院主要领导亲自主抓研究生工作,反复强调要“从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培养开始,树立起高标准、严要求、优质量的良好示范。对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开展全过程监控,始终严把学位论文的写作质量关,绝不能让毕业论文评阅、答辩环节走过场”。学院先后通过一系列重要研究生管理文件,对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实施提档管理和超前布局,从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评阅要求、答辩程序和推优标准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和细致梳理,为树立论文质量至上的核心意识,切实保障研究生毕业论文达到应有学术水平,严格学位授予重要环节的运作程序,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和评价依据,进而实现学位授予工作专业、公正与透明体系建设的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