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古代汉语有四声八调,有的一直传到现在,独立门户,有的跑的跑,丢的丢,已经找不到了。很有意思的!”
“地球上的人都长着嘴,都说人话,怎么差距就那么大的呢?哈哈!”
4月20日晚,随着南京大学文学院顾黔幽默风趣的线上讲解,文法学院中文专业的研究生沉浸在语言学的世界里,时而凝神思考,时而开怀大笑。
顾老师的讲座“语音的特征与差异比较研究”,是文法学院中文研究生今年春季“学术活动月”高端学术讲座的第二期。
顾黔教授是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方言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她长期从事汉语方言学、音韵学、方言地理学研究,成果丰硕,曾出版《通泰方言音韵研究》和《汉语方言共同音系研究》等专著,并在《中国语文》《方言》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经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江苏省哲学社科成果一等奖等。
这次讲座,顾黔教授从介绍“现代汉语的音节结构”入手,对“汉语普通话及其方言的声母系统”和“汉语及其方言的声调系统”等知识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顾教授强调,在世界语言大家庭中,具备可区分意义的声调系统是汉语最为鲜明的特点之一。研究比较不同语言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是从事汉语语音教学和研究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她还特别指出,受人口流动、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等复杂因素影响,汉语声调系统日趋简化,空间上呈现“声调数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增加”的特点。未来向什么方向发展,值得思考和关注。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在顾老师轻松幽默、诙谐风趣的讲解中倏然而过。最后,顾黔教授还和听讲师生进行亲切互动,就语言学教学方式等内容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回答了“如何快速识别古代诗歌中的入声字”等问题。她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鼓励大家要在练好基本功,开阔学术视野,触类旁通,不断提升跨语种对比学习研究能力。
这次讲座由文法学院院长吴明忠主持,文法学院中文系教师和研究生,江南大学蔡华祥教授、盐城师范学院王祖霞副教授等兄弟高校老师,江苏师范大学、南通大学等省内高校学生200多人慕名而来,在线收看了顾教授的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