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下午,由图书馆主办,文学院、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名师进校园之“大学时代,我们能做些什么?”座谈活动在讲堂楼报告厅开展,我校特邀著名作家叶兆言作为主讲人。图书馆、文学院相关负责人和各学院老师、学生代表一起聆听了讲座。
自小出身书香世家的叶兆言,其祖父是中国文学元老叶圣陶,父亲叶至诚曾任江苏省文联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叶兆言于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班,获得硕士学位。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总字数达四百万字。现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其代表作有《追月楼》、《杂花生树》等。
谈及大学时代该怎么过,叶兆言在谈到做学问时,首先向大家解释了什么是学问,他引用其祖父叶圣陶的名言“学问就是学会问”。叶兆言说:“在你问问题时,你先问问自己,你自己心里的答案是什么,加以思考再去问别人。”此外,更要懂得怎么问,要智慧地问问题,避免问愚蠢和过于聪明的问题。接着,他用自己和周围人的经历,向大家解释怎么做学问。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钻研的东西,这就是做学问。”叶兆言说。他举了自己大学老师参与编写《辞海》的经历,为了“手心”这个词的释义,叶兆言的老师苦思冥想许多天,最后为其释义“手指弯曲所触摸到的地方”。叶兆言总结道:“学问就是这样的小东西,做好小东西,就是做学问了。”
随后,就阅读和写作,叶兆言谈了自己的看法。叶兆言认为,大学生阅读虽然分为必读和兴趣书目,但最主要的是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不论书籍的功利效益,重要的是阅读过程。“虽然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你们得读了十年书才能听进一席话。如果喜欢,就拼命地读。”叶兆言分享道。作为一名专业作家,在写作方面,叶兆言有自己多年不变的写作精神——全力以赴、不计后果和千方百计。他说,没有人知道自己的书会不会出版甚至大卖,但仍旧要坚持去写,一直写,写着写着就会写了。
在学生提问环节,叶兆言认真地回答了每一个提问者,并赠上自己的书籍。一位药学院的女生问道:“叶先生,您写作的题材来自你的真实生活吗?”叶兆言强调道:“想象力”十分重要,作家要会想象,并且将想法写出来。他将写作当做等待,写完上一句,等待下一句的到来,叶兆言说:“优秀的作家要能够安静地坐着写作。”
活动尾声,文学院院长吴明忠总结道:“听完讲座,我们深刻地了解到叶先生是一位本真、率性和厚道的作家,他的报告让我们受益匪浅。”
